首页 > 新闻资讯

耕耘心田:记农交所试用期的心路历程

【信息时间: 2025-10-10  阅读次数:

七月流火,匆忙的脚步伴着毕业证书的墨香,我叩开了安徽交易集团农交所的大门,开启为期三个月的试用期。农村产权交易关乎农民的生计、土地的流转、资源的优化配置,需要人们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火种。然而,试用期的开端,我像一只迷失的羔羊,在陌生的环境中摸索前行,心中涌起的是对自我能力的质疑:我能快速适应吗?能真正为这片热土贡献力量吗?如今,回望这三个月,我想我找到了答案。

细致与温度。推开大门,一股清凉扑面而来,前台绿植伸展着青翠的枝叶,仿佛无声地抚平了我心头的褶皱。“欢迎你加入!”我的师父吕丽莉笑着伸出手来。她并非客套,立刻领我介绍了每一位同事,细致到他们的职责与专长,让我感受到团队背后严谨的分工与默契的联结。随后,她将我领到办公桌前,铺开一叠资料,开始为我讲解业务框架。那些关于土地经营权流转、集体资产交易、林权交易的复杂流程,在她深入浅出的讲解下,渐渐清晰。我想,正是这份细致与温暖,让我找到了归属感,也让我明白,真正的专业源于对细节的执着和对人的真诚。

谨慎与责任。农村产权交易与国家政策关系密切,这就要求必须及时跟进政策动态,准确把握农村改革方向。我翻阅大量政策文件,从中央文件到地方实施细则,逐字逐句研读,梳理政策脉络,努力将宏观导向转化为业务逻辑。同时,我积极参与项目实践,在同事李灵云手把手的指点下完成了多个农村产权交易项目,从项目启动到项目成交,我逐渐理解每一块土地承载的期望。当我首次独立承担某县集体夜市摊位租赁项目时,材料中的细节令我不得其解。我踌躇不安地捧着材料去找师父,她非但没有责备,反而对我的谨慎表示了赞许,随后放下手头的工作,与我逐字逐句地推敲、复核。一边圈点一边说道:“农村产权交易工作如同把脉,一丝疏忽就可能埋下纠纷的种子。谨慎是种美德,而集体财产更是老百姓的命脉。”那一刻,我豁然明白,这份工作不仅是程序的执行,更是责任的担当。每一个签字、每一份公告、每一次竞价背后,都是农户对美好生活的期盼。

廉洁与底线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关乎公平与正义的底线,容不得半点私心杂念。作为党员,自入职首月就列席参加了产权党支部党员大会、振兴党小组会,随支部赴合肥历史馆、市党性党风党纪教育馆参观学习。在陈列的警示案例前驻足,我看到一个个曾经信念坚定的干部如何在利益诱惑下失守底线,那些触目惊心的细节让我深感震撼,权力一旦脱离纪律的约束,便会滑向腐败的深渊。我更加明白,廉洁不是高悬的标语,而是日常每一念、每一步的抉择。

实践与成长。在一次次项目跟进中,在一次次业务学习会的思考里,我逐渐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。我开始主动承担更多基础工作,如整理材料、撰写简讯、发布公众号内容、协助项目踏勘等,在纷繁复杂的事务中锤炼耐心与细致,师父常说“做事要稳,步子要实,心要沉得下去。”我渐渐懂得,沉下去的不只是心,更是对职业的敬畏。回望这三个月,我体悟到了农交所人才培养体系的精妙,它从不急于催生速成的果实,而是如勤勉的老农般,以“传帮带”的春风、实践沃土的深厚、团队阳光的普照,去唤醒每一颗沉睡的种子。

我心头那方初时荒芜,如今已萌发新绿,摇曳着对未来的信心。我深知,耕耘心田的事业永无止境——唯有保持求知的饥渴与躬身的觉悟,才能在服务乡村振兴的征程中扬帆起航、行稳致远。